初中时代,对顾恺嘉来说是灰色的,潮湿的,散发着阴影和发霉的味道。
顾斌给人担保破产,已经逃得不见人影,妈妈和她的新男友搬去了广东。姑父死后,独居的姑姑打电话,让刚满11岁的他到渝州上学。
姑姑拿去积蓄来给学校塞了一笔钱,让他从五年级直接跳级到初一。于是,11岁的他只身从利州市搬到渝州市,住在姑姑的印染厂员工宿舍里。
这是一座很高的筒子楼,楼中间像一口深井,阴暗、潮湿又逼仄。每天晚上,顾恺嘉都要穿过声控灯坏了一半的十六层楼梯,在黑暗中大步奔跑,然后再自己急促的喘息中打开门,等姑姑回家。
在学校里,也不那么顺利。虽说利州和渝州说同一种方言,但毕竟口音不同,加之自己性格孤僻又不善社交,他到了半年,还记不得同学的脸和名字。
但顾恺嘉成绩特别好,转学后的第一次考试,就考到了全班第一。同学对他还算客气,又有些怕他。唯一和他关系不错的只有语文课代表,一个叫林梁宇的男生,但顾恺嘉对他的友谊给不出多少回馈,也不认为他们是朋友。
习惯孤独的人,并不觉得孤独多么难以忍受。他想好了,要把一切押在学习上,考渝州最好高中渝州中学,去中国政法大学读法律,一直读到博士,然后留在大学当教授。
然而,打乱他所有命运和规划的,是初三时发生的两件事。
事情还要从校篮球联赛说起。
市校园篮球联赛,是体育生的天下。球队成员要是得了全市前三,中考可以加分,只要参与过,成绩上也有加成。有些学校只为了响应政策随便搞搞。但越好的学校,越希望能混个什么体育强校的头衔,所以格外上心。
顾恺嘉刚升初三那年,办赛权就给了他所在的学校,全市最好的初中——一中。一中篮球场又大又气派。周围修了一圈彩色看台。四周绿树掩映,后面是教师宿舍和居民楼。
办赛那几天,其他学校的队伍全都跑来了,校门口热闹得像菜市场,烧烤麻辣烫的小摊贩全都凑了过来,校内篮球场,则像是明星出道的舞台一样,行走着大把大把的帅哥。全校学生借机发疯的好时候。
那年的足球联赛开幕式,顾恺嘉记得很清楚,因为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孙天影。
阳光很闪亮,自己站在操场看台上,面对一个个方阵,眯着眼睛,看着反光的白纸上自己用清晰的钢笔字写的开幕词,一字一句地念道:
“……我们秉持着团结第一、比赛第二的精神,争取…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